
足底筋膜炎
甚麽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層覆蓋腳板的堅韌薄膜,由腳的前端一直伸延至腳跟,用來支撐及包裹連繫韌帶和肌腱,在走路或運動時發揮避震作用。腳底筋膜炎便是指腳底筋膜因勞損或重覆受傷而引起的炎症。 不過原來當有先天性扁平足、高足弓、或長短腳,又或當長期穿上高跟鞋時,也會因改變了正常的足底力學,以致容易令足底筋膜受傷而出現炎症。 大部份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初期會感覺腳跟或腳底部位有痛感,特別是起床後剛開始走路時,腳底會有刺痛的感覺,步行數分鐘後痛楚會逐步減輕,但當患者長時間步行或站立時,痛楚又會再次出現。這種腳痛通常是漸進式的,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及治療,導致發炎的情況加重,患者有可能嚴重至完全無法站立或走路的程度。
足底筋膜炎成因
足底筋膜每天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牽拉力,如果足底筋膜出現老化,足底筋膜就要承受多餘的牽拉力,令足底筋膜黏附著後跟骨的位置出現微細撕裂,當重複的伸展以及撕裂一再刺激筋膜的狀況下,就會導致足底筋膜發炎,產生疼痛症狀。 足底筋膜炎的成因是足底筋膜磨損過度,引致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令足底筋膜承受多餘的衝擊力,甚至使足底筋膜纖維化,因此血液不易進入,久而久之便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
-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增加足部負擔,令足底筋膜過度磨損,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也較高。
-
退化因素
因年紀增長,腳部肌肉、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因此足底筋膜炎最常發生在40歲之後。
-
足部過度承重
足部承受過多重量,會提升發病風險,因此長期拿重物者有較高機率罹患足底筋膜炎。此外,肥胖人士的足部也會承受過多重量,因肥胖人士常伴隨運動不足,當腳部肌力不足,便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出現足底筋膜炎。
-
運動過度
運動過度會導致肌肉不堪負荷,進而讓足底筋膜過度拉伸,甚至造成微小撕裂傷。
-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可為腳部提供支撐力,但長期穿著不合腳或不適合的鞋子會增加足部負擔。
-
先天結構異常
因先天腳部結構異常狀況,例子扁平足、空凹足、腳掌內旋等問題,導致足部支撐力不足,長期下來都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
足底筋膜炎症狀
-
腳跟疼痛
按壓腳跟時會感到刺痛,並可能伴隨著腳跟腫脹和紅腫。早上下床時,當腳跟觸及地板感到刺痛,步行數分鐘後痛感會漸漸減退,但當步行、站立或跑步的時間久了,痛楚又會浮現。
-
舉步艱難
步伐比平時變得緩慢和困難
-
足底僵硬
足底可能會感到僵硬和有緊張感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方法
-
觸診
醫療人員會沿著患者的足跟內側向趾端按壓,找出在足根或足心的壓痛點。
-
X光檢查
用X光檢查來排除骨骼及關節方面的問題,例如壓迫性骨折或是其他骨骼病變等。
-
超聲波檢查
當患者患上足底筋膜炎或相關的先兆,超聲波會顯示足底筋膜有變厚現象。
-
脊骨錯位矯正治療
脊醫會檢查患者下肢關節及盆骨和腰椎關節等位置來判斷有否出現錯位的情況。透過專業的手法治療和一些特殊儀器的輔助來為受到影響的關節進行調整,針對因為關節錯位而出現的不良姿勢引致雙足受力不平衡的問題作出處理,從而幫助減輕疼痛、減少炎症和促進康復。如有需要,脊醫也會配合儀器如衝擊波治療和電療,加上適當的復建運動來幫助患者改善及維持狀態。
-
運動治療
透過增強肌肉和軟組織的柔軟度和強度,令肌肉和軟組織更能保護足部,除了減輕足底筋膜炎復發的機會,也可以避免將來患上其他足部問題。多做伸展運動伸展肌肉、加強肌力訓練、舒緩筋膜,讓足底筋膜恢復彈性、減輕疼痛、維持穩定肌肉。
-
物理治療
運用一些特別的理療器如肌肉電療和超聲波,有助增加該處血液循環、減低發炎的程度、舒緩患處痛楚的作用。
-
足底支撐物
按病人情況提供足底支撐物的建議,以減輕足底筋膜的負擔和壓力。亦會為先天結構異常的患者提供訂製個人矯正足弓鞋墊的建議,避免筋膜因牽扯而受傷害,協助減輕疼痛。
-
聚焦式衝擊波治療
由於患者痛楚關節的周邊肌腱出現纖維化,引致肌腱底下的神經受到壓迫,因此,衝擊波治療會透過破壞此處的軟組織,刺激血管再生長,同時刺激肌腱軟組織的自我修復,減少炎症反應,更可大量刺激壓迫部位的痛覺神經,達致舒緩痛楚的效果。
-
適度休息配合按摩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中,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避免久站,才能防止足底筋膜承受過多拉扯。為足部進行按摩,有助舒緩肌肉疼痛、改善淋巴循環。
-
改變日常及運動習慣
調整日常及運動習慣,例如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以及進行適當的伸展和加強運動。
常見問題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預防足底筋膜炎的關鍵在於減少足部負擔及舒緩足底筋膜。
避免長時間行走和站立 行走或站立一段時間時後,須給足底筋膜放鬆休息的時間,可降低足底筋膜炎的發生機會。
運動前熱身 運動前熱身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機能,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這不僅可以預防足底筋膜炎,也可預各項運動傷害。
避免過度運動 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不應突然劇烈運動,避免給予身體超過負載的運動量或有機會造成身體某部位傷害的動作訓練,以免拉傷肌肉。
選擇適合的鞋子與鞋墊 合腳的鞋子可以為雙腳提供支撐力,鞋子須完整包覆足部,鞋底不可過薄或過於柔軟,並需具有支撐性,才可保護足底筋膜。亦可使用鞋墊給予支撐,降低足底筋膜的承重。
訓練肌肉 多作適量的足部運動,鍛鍊足部肌肉及増強腳掌的肌腱,可以令壓力分佈更平均,舒緩拉緊的腳底筋膜及保持足部健康。
維持適當體重 身體過重的會令足底長期承受過多的壓力,肥胖人士可瘦身減重,以減少身體對足底筋膜的壓力。
足底筋膜炎會自然痊癒嗎?
輕度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在好好休息、沒有積極治療的情況下,久而久之是可以恢復。不過生活中不可能整天不走動,只要一走動,筋膜撕裂處就會受到刺激,又會再產生發炎與疼痛,因此筋膜疼痛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而治療時間會因為所用的治療方法及體質有所差異,通常需要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恢復。
衝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有效嗎?
衝擊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患者不用打針、也不用麻醉,做完沒有傷口,可以快速地恢復原本的狀況。它能刺激身體細胞自我修復功能,幫助加速血液循環和新血管的生長。一般而言,進行五至六次的衝擊波治療後會開始有效果,相比其他療法有較高治癒率、治療時間較短。而且能準確診斷肌肉及筋膜痛點及跟據患處情況自由調校治療深度,對治療患處有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