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G_Facebook-Banner_麻痺有機會係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甚麽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腰背痛的位置與坐骨神經的走向相近,由腰臀部位沿大腿及小腿背後延伸。源於部分坐骨神經收到損傷或壓迫,從而造成患處疼痛(Localised pain)、轉移痛(Referral Pain)、麻痹甚至發炎等症狀。這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醫學診斷。

坐骨神經痛成因

坐骨神經痛的一般好發族群為30-50歲中年人士、經常負重或久坐之人士、肥胖人士或糖尿病患者。
  • 積累性損傷,如長期姿勢不良、工作勞損、久坐久站等會引起脊椎發炎,令神經根管受壓,引致疼痛。
  • 椎間盤突出(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或退化會刺激神經根管,引起痛楚。
  • 女性懷孕時體重增加,令人體重心偏向後方,又或者分娩時造成的坐骨神經壓逼,均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
  • 如脊椎/腰椎關節老化出現骨刺,有機會擠壓到坐骨神經,引起痛楚。
  • 盆腔腫塊或腫瘤情況不常見,但同樣會壓迫坐骨神經,造成痛楚。

坐骨神經痛症狀

痛楚由下背延伸到臀部、大腿及小腿後方,下肢神經受到影響,可能出現腰痛、下肢力減退、刺痛感(Tingling Feeling)、麻痺感或火燒痛感。當坐下、打噴嚏或咳嗽時,痛楚感覺會更加明顯。

如病情惡化,神經線功能受損,嚴重的症狀則包括大小二便失禁、下肢無力或麻痹,刺痛或灼痛,甚至癱瘓。

坐骨神經的診斷方法

病人有關疼痛的模式,有否腰背痛,曾否出現從大腿、到小腿部份或者直至腳底的放射性疼痛與麻痺;咳嗽時會否增加痛楚或出現失禁的徵狀。
  • 由專業醫護人士協助進行的脊骨身體檢查
  • 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
  • 磁力共振
  • 電腦掃描

治療方案建議

坐骨神經痛原因眾多,所以需經專業醫護人員檢查及判斷後,才能製定出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脊骨錯位矯正治療
脊醫會先進行脊骨身體檢查,再配合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如磁力共振來向患者針對其情況進行詳細解釋。Body Glow主張「不食藥,不手術」,而所使用的傳統的脊骨手法治療骨骼肌肉系統的疾病,當中治療手法包括脊椎矯正及調整,軟組織治療,復康運動和指導及關節活動。結合傳統脊骨神經手法治療以及最先進的治療儀器和設備,以求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從而減輕痛症為生活上帶來的種種不便。
EMS 超聲波治療
超聲波干擾波混合治療能準確測出病者患處,以便用干擾電流準確針對患處作深層止痛。超聲波干擾波混合治療主要是針對肌肉止痛、消除水腫、促進血液循環、膝關節炎、慢性腰痛、急性腰痛、纖維肌痛、手術後膝痛、骨折癒合等問題。
IFC干擾波電流治療
干擾波電流治療儀有別於低頻電流刺激,能夠刺激到肌肉更深層區域,緩解疼痛。原理是由於人本身對接收痛楚的速度比較緩慢,於是藉由電流干擾,對患處進行刺激讓患處先行被觸發,痛楚就難以再傳遞信號刺激患處。另外干擾波電流治療更可刺激身體分泌減痛物質,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肌肉、消除水腫,緩解疼痛。干擾波電流治療儀主要是輔助受損肌肉的復原。

其他復健或舒緩方法

病人應調整個人日常生活習慣,避免彎腰及搬運重物以減低對脊椎負荷。也可透過專業人士的診斷及建議,佩戴束腰或背架支撐等輔助工具。
亦可配合適量運動,例如普拉提此類幫助身體拉伸的運動,或者游泳,可有效加強核心肌群,增加脊椎、脊骨及其他組織的穩定性,同時強化腰背肌肉。

常見問題

  • 腰痛也未必是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與坐骨神經痛非常相似。梨狀肌位於臀部位置,是用來保護坐骨神經的肌肉,當梨狀肌發炎時,會壓到坐骨神經,產生類似於坐骨神經痛的感覺,因此也被稱爲「假性坐骨神經痛」。
    過度運動或臀部受傷人士有機會出現「臂肌肌膜疼痛」,這是源於臀部肌肉受傷所致,因爲痛楚位置與坐骨神經痛相似,所以被大家誤以爲自己罹患坐骨神經痛。
    
  • 甚麽動作會加重坐骨神經痛症狀?
    1. 長時間久坐:會令腰椎及周圍組織長期受壓,所受到的壓迫甚至比站立更多,如加上坐姿不正確或寒背的話,腰椎組織受壓程度加劇,病況會更嚴重。
    2. 提取重物或過多彎腰動作:特別是大型體積的重物,無論是本來有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還是健康人士,若使用不正確的姿勢去提取重物,或不斷彎腰,會瞬間為腰椎增加許多壓力,導致病情加重。
  • 坐骨神經痛會否遺傳?
    坐骨神經痛並不會直接受遺傳影響,但由於如上文提及,椎間盤突出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而若果家族病史中有椎間盤突出的話,則下一代患病的機率較大,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機會也相對較大。

其他常見痛症